10月17日,为期三天的第2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(以下简称软博会)在郑州落下帷幕。
本届软博会以“开源构筑新生态,软件智造新未来”为主题,汇集了中国电子、中软国际、浪潮、百度、中国联通等行业龙头,充分展现我国软件产业的创新成果,推动开源生态建设,助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作为我国软件产业领域重要的交流盛会,本届软博会首次在郑州举办。


软件业人均收入超过金融业
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
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,贯穿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元宇宙等各领域,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石和基础。
据了解,本届博览会内容丰富多样,其间举办了软件产业展览、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、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等多项内容,中国电子、中软国际、浪潮、百度、中国联通等行业龙头参展参会。
“十四五” 以来,我国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由2021年的9.5万亿增长到去年的13.7万亿,4年增幅超过44%。
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,今年前8个月,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.6%,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%,有力支撑了中国工业的发展。
“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,软件行业的人均收入首次超过金融行业,并连续9年稳居各行业之首,软件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、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。”谢少锋说。
在技术发展上,中国加快开源技术的应用推广,建立技术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生态,先后落地了矿鸿、电鸿、交鸿、警鸿等系列产品,生态设备数量近12亿元,助力工业、能源、金融、医疗、教育等领域加快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底座,开源欧拉操作系统作为明星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显著提升,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台,占全国服务器装机量超过50%。
在产品上,办公软件、短视频、移动支付等一批优秀的软件产品,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,赢得全球的认可;在软件企业上,规上软件企业聚集3700家,骨干软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,上市企业不断增多,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;在产业生态上,培育了14家中国软件名城,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近八成。


产业基础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
携手构建安全稳定的全球软件生态
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,但也要正视成绩背后面临的挑战。
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子学表示,多年来,中国的软件产品在软件产业中的收入占比相对偏低,这是一个长期的结构问题。2023年,全部纯外资企业的软件产品和软件技术服务收入比例大约是1:1.7,而内资企业的比例是1:3.6,这反映出我国软件业结构不合理。
“由于产业基础薄弱、行业门槛较高等原因,我国软件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,还存在明显的差距。” 周子学说,目前,全球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、苹果操作系统、安卓等这些产品主导,苹果等软件行业巨头围绕旗舰产品打造了庞大的产业生态,而我们自己的产业生态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。
从总体服务业来看,中国软件业出口占比大约为13%,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,整体软件业出口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。与美国软件业对比,美国排在前10名的软件企业,其68%的收入来自于海外,而中国排名前10的软件企业,近80%的收入来自于国内市场。这表明,我国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、标准领域话语权亟待提升。
对于以上问题,周子学表示,中国软件企业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,既要攻克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又要敏锐把握软件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,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。
同时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,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洞察力,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,以及科研院所的攻坚创新能力,形成强大的合力,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共同推动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。 “以开源为纽带,加强与全球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,携手构建安全稳定繁荣的全球软件生态。”
谢少锋表示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、先进计算等重点领域,谋划一批重大的科技专项,着力补短板、锻长板,实现软件从跟跑、并跑向领跑迈进。
“同时,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坚持把软件创新贯穿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全过程,实施人工智能+软件行动,赋能软件开发的全过程。聚焦工业、医疗、金融、教育等领域,培育一批智能体的软件产品,加速软件产业智能化进程。”谢少锋说。
此外,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,广泛汇聚算力、模型、工具集、数据集等资源,孵化一批优质的开源项目,大力培育开源鸿蒙生态,支持各领域的应用加速适配和迁移。


河南省软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
形成以郑州为核心、多地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
记者在现场看到,本届软博会设置了河南省综合展区,河南八六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、河南海融软件有限公司、河南众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软件及相关企业参展。
那么,河南省软件产业发展成果如何?有哪些优势?
周子学表示,近年来,河南省软件产业发展迅速,已经形成硬件、软件与算力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格局,并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。
2024年,河南省纳统软件企业数量超750家,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。河南在多个领域培育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本土软件企业,建成了多个产业园区,形成了以郑州为核心、多地协同发展的“一核多点”软件产业发展格局。
为进一步推动软件产业发展,河南省先后出台了《河南省支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《河南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等,有力推动了全省软件产业蓬勃发展。
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,郑州市软件产业发展迅速。目前,郑州市拥有软件企业4万多家,其中规模以上软件企业494家,整体规模超1300亿元,全省占比接近90%,也初步构建了一带统领、三区协同、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。
谢少锋表示,河南是工业大省,在全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大省挑大梁的作用,软件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,郑州人才优势突出,产业基础雄厚,具备发展软件产业的良好条件,发展前景十分广阔,相信一定能够打造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。
“下一步,河南省将加快提升软件产业能级、完善创新体系、深化软件应用赋能、优化产业生态,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,力争在基础软件、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,聚焦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场景应用示范,‘一园一特色’推动省级软件产业园扩容提质,争创中国软件名园。”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。